期刊
  出版年
  关键词
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选择: 显示/隐藏图片
基于MaxEnt模型对我国纹沼螺潜在分布区的预估研究
孙元超, 刘凯, 姚晓燕, 寸得娇, 田娜, 张仪, 王飞, 李兰花
摘要128)      PDF (3543KB)(637)   
目的 结合环境因子分析纹沼螺在我国的适生区分布,并预估气候变化对我国纹沼螺分布情况的影响。 方法 在中英文数据库(中国知网、维普、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、PubMed、Web of Science)中检索我国纹沼螺地理分布相关中英文文献,从中提取纹沼螺分布点的坐标信息,同时从世界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平台(GBIF)中获取纹沼螺其他分布点信息。结合所需气候和地理因子,建立最大熵模型(MaxEnt)对不同情景模式下未来我国纹沼螺适生区进行预估。 结果 影响我国纹沼螺适生区分布的环境因子中,贡献率前4位的因子为海拔(贡献率51.42%)、水体指数(贡献率11.23%)、最湿月降水量(贡献率8.71%)和最干月降水量(贡献率6.82%);当前气候条件下,纹沼螺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地区和华北地区,高适生区和中适生区面积分别为37.37和61.60万km 2;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(SSP)126情景模式下,高适生区在2041-2060年和2061-2080年2个周期内将分别增加91.00和93.82万km 2;在SSP245情景模式下,高适生区在2041-2060年和2061-2080年2个周期内将分别增加41.22和49.44万km 2结论 海拔是影响纹沼螺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素,在SSP126和SSP245情景模式下,未来气候变化均使纹沼螺的适生区不同程度扩大。
2022, 33 (4): 555-561. DOI: 10.11853/j.issn.1003.8280.2022.04.021
气候环境因子对我国森林革蜱适生区的影响研究
刘凯, 姚晓燕, 寸得娇, 张仪, 李兰花
摘要132)      PDF (1299KB)(713)   
目的 分析影响森林革蜱分布的气候环境因子及其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,并预估气候变化对我国森林革蜱分布的影响。 方法 检索森林革蜱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相关文献,提取分布点坐标信息,采用最大熵模型(maximum entropy model,MaxEnt)对我国森林革蜱潜在适生区进行预估。 结果 对我国森林革蜱分布影响较大的气候环境因子中依次为海拔(贡献率为21.6%)、最冷季降水量(16.7%)、最干季平均温度(15.4%)、年平均温度(12.3%);森林革蜱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,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国东北地区;在典型路径浓度(RCP)4.5气候情景下,2070年我国森林革蜱适生区面积将增加10.4×10 4 km 2,新增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湖南、青海、江西和浙江省。 结论 海拔可能是影响森林革蜱分布的主要因素,未来气候条件下森林革蜱的分布范围将会扩大。
2021, 32 (6): 732-735. DOI: 10.11853/j.issn.1003.8280.2021.06.015
什邡市地震灾后蝇类密度及种群初步调查
刘婷1, 戚广浩2, 闵玉忠3, 刘凯3, 曾晓芃1
摘要1414)      PDF (307KB)(842)   

【摘要】 目的 为什邡市建立病媒生物监测体系和网络,掌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初期该市蝇类密度动态和种群分布。 方法 采用笼诱法,对什邡市5个乡镇灾民安置点的帐篷、活动板房、垃圾点、厕所和医院的蝇密度进行监测和种群调查。 结果 捕获的蝇类有3科6种,其中大头金蝇为优势种,占捕蝇总数的56.0%。监测的5个镇中,洛水镇和蓥华镇的蝇密度较高,分别为358.0和91.7只/笼,马祖镇蝇密度最低,为13.0只/笼。 结论 初步摸清了什邡市地震灾后蝇密度和种群构成情况,填补了什邡市此项工作的空白,为开展蝇类防治提供了依据。

2009, 20 (2): 122-124.